在雪峰山脚下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村庄里,有一位步入花甲之年的独臂汉子,听说他一只手可以耕作、喂猪、开耕田机、农用车,是方圆几十里响当当的多面手。
谭丁标,54岁,个子不高,黝黑的肤色,左手缺失,右手布满老茧,介绍起农业生产头头是道,满脸笑容。
看着村里人都离家远去广东打工,自己也想着要出去追梦淘金。十多年前,谭丁标在广东湛江一个瓷砖厂上班因事故去掉了整只左手,厂里就只赔了两万块钱。随后,他带着妻子离开广东那个伤心之地,回到家乡再想谋生之道。
谭丁标从小就在家里帮着父母种田,耳濡目染,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种地的技巧和农业智慧。他熟知每一块土地的性质和需求,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看一看村里,大部分中青年都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去了,很多田地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而政府此时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谭丁标敏锐地感觉到,外出打工还不如在家种田实惠。谭丁标和家里人一合计,大家都很支持。于是,他就承包了20多亩地,喂了几十头猪,还在家开了一个小商店。一年下来,他纯赚了好几万,比外出打工一点也不差。
谭丁标干劲十足,他又把种田面积增加到一百多亩。然而,一连串的困难和挑战却接连而来。一年的劳动付出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谭丁标的粮食产量屡屡低于预期。他发现自己的农田缺少充足的阳光和水源,让农作物生长困难。而且,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不定,也给他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面对困境,谭丁标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农业梦想。他开始主动寻求帮助和学习,积极与农技专家和其他农民交流经验。通过专家的指导,他学到了更多有关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利用的知识,不断调整种植方法和农业技术。
在谭丁标的努力下,他的农田逐渐得到改善。他修建了灌溉系统,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他在农田周围植树造林,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生态圈,保护了农田的生态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谭丁标的农田变得更加绿色和富饶。他不仅实现了粮食丰收,还成功种植了多种蔬菜和水果,丰富了农田的品种和收入。
谭丁标始终秉持着绿色农业的理念,将自己的农产品打造成有机、绿色的品牌。他与附近县市的米厂、超市和餐馆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誉。
除了经营农田,谭丁标认识到他有责任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他主动与其他农民合作,分享自己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他鼓励农民朋友采用绿色农业的方法,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共同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6年,谭丁标带头成立“洞口县拨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家都推荐他当法人代表。
如今,谭丁标种植了500多亩水稻,还长期聘请了6个农村残疾人在其农业基地务工,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户”。另外,他还积极发展副业,养了100多头生猪。只要不出意外,一年挣个几十万不成问题。现在,谭丁标老屋搞了翻修,家里买了小车、农用货车、农业机械,大儿子娶了媳妇,还生了两个孙子。看到谭家蒸蒸日上的景象,同村人对这个独臂汉子啧啧称赞,他成了身残志坚的典范,也成了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谭丁标站在自己的农田上,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他深深地感受到农业给他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也看到自己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自己的故事传承下去,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谭丁标的梦想,在田间地头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