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连日来,记者走近三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残疾人士,聆听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练武术时我就是世外高手”
夏日的阳光明媚炽热,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香樟味道。在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包括小琴(化名)在内的十余名学生正在练习武术。他们是一群年纪相仿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这些学生的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小琴年纪大一点,今年17岁了。”该校校长陈赐莲说,他们听不见声音,只能看老师的手势进行武术训练。
陈赐莲介绍,学生们的训练周期很长,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要学一周,一整套动作学下来,大约需要一个月。对于这些“特殊”学生而言,学习武术是一件难事,能坚持下来靠的是他们的韧性与热爱。“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折翼’天使,用单纯善良的心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陈赐莲说。
小琴的班主任岳姿汝介绍,小琴的文化课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除了学习武术之外,她还在同步学习绘画。“在武术练习上,小琴是最能吃苦,练习最努力的。每次参加比赛,我都安排她站在前排带队。”岳姿汝说。
谈及为什么喜欢武术,小琴说:“练习武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就和武侠小说里面的世外高手一样。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武术老师,教学生打拳练操。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我会一直努力,最终我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的人生从不言败”
从上肢残疾的癌症康复人士,到解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的服饰厂老板,从“追光者”到“发光者”,周夸香花了16年的时间。“我的人生就是从不言败,不管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周夸香说。
智博可人儿服饰厂位于北塔区田江街道丰江社区,已有16年建厂历史,上肢轻微残疾的周夸香是该厂的创始人。
2004年,在一次体检中,周夸香得知自己患上了乳腺癌,随即而来的就是一段艰难的“抗癌治癌”历程。终于在2008年,周夸香迎来了人生的转机,抗癌成功的她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了一间服饰厂,从此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
该服饰厂一直是当地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项目,周夸香克服各种困难,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汇报招聘“留守妇女”的相关事宜。目前,该厂共有10余名员工,她们有的是宝妈、有的是残疾人。周夸香鼓励她们到厂里来工作,按件计酬,实行弹性工作制。
“自爱与相爱能战胜一切的苦难”
2010年,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作家范子盛,用近3年的时间,写出一本《道德经的光亮》,该书感动了无数读者。之后的时间里,他从未停止写作。他说:“写作滋养了我的心灵,身体的残缺没有使我灰心丧气,我要以文字为翅膀,用爱拥抱世界。”
今年,范子盛创作的《<金玉良言>的随想录》正式出版。这本随想录中饱涵着范子盛对人生的思考,对哲理的分析。书里写道:“我们活着的意义,便是为世人做一个活生生的见证,让人们知晓我们的生命是能够绽放万丈光芒的。”范子盛坐在轮椅上,无法自由行走,但他的文字他的思想通过媒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他的母亲高美华说,家中的晚辈都把范子盛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学习的榜样。他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病痛的折磨,行动的不便,现实的困境,他都一一克服。身为母亲,看到他一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天,范子盛写了一副毛笔字帖赠予记者。在书写时,他的手一直不受控制地颤抖。他的父亲在身旁帮他握笔,一笔一捺地写下“上善若水”这行字。范子盛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和道的结合是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设下的预言,是天作之合,尽善尽美。”他认为,尽管人生的苦难总是绕不开,但自爱与相爱能战胜一切的苦难,从而赢得人生的完美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