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回到1970年,那年周小珍才刚出生,不满1周岁,正是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努力探索着周边世界的年纪。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肢体二级残疾,终身行动不便。
身残心不残,身残志更坚
这对往后年幼的周小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蒙上了一层阴影。“你说无所谓、没感觉,和常人一样,那肯定是不可能,看到其他小伙伴们活蹦乱跳、奔跑自如,有过逃避、有过责怪甚至是自卑。”周小珍永远也忘不了那种绝望而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感觉,不知道过了多久,自己心底反复出现一个声音,而且越来越强烈:“你的腿是行动不便了,但你一定不能被压垮,你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还很长,难道要永远在别人另样的眼光和同情的感情世界里生活吗?不、我要坚强,我要变得强大,我要向阳而生,‘活出自己,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也正是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一次次的流血磕碰让她这个小小女汉子成长得更加坚强。逐渐长大的她没有被肢体上的残疾打败,自信阳光的她,不仅生活上能自理自立,还格外懂事上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慢慢地,周小珍的精神重新“站立”起来,勇敢接受现实,跟周边同学一样去学校上学,跟平常一样生活。只是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她要比常人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比常人走得更加坚定和艰辛,因为她深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也同样“算数”。
梦想有多远,创业就有多难
周小珍从小就明白,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比普通人努力百倍千倍,用坚毅和勇气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顽强灵魂与命运的搏斗是残疾人弱势群体最闪耀的“名牌”。1990年,周小珍步入的婚姻殿堂,开始了幸福起点。结婚后,夫妻两人共同经营过网吧、餐馆、夜宵店等。直到2007年,周小珍夫妻两人为了生计,独自背井离乡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开始了“创业之路”,从进模具加工厂做学徒、做机加工人、学技术、学管理,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蓄后,夫妻两人在内心梦想的激励下,终于跨出第一步,创办模具加工厂。办厂初期就一个信念:“不管成功与否,至少要尝试,努力了付出了总有收获!”。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夫妻两人带着师傅和员工常常在高温噪音、粉尘的环境中,白天和员工坚守在生产一线,中午、晚上休息时间联系客户维持业务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具制造的技术和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行业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周小珍和丈夫夜间加班加点总结克服平日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和难题,休息日还经常到周边的模具加工厂虚心向老板和老师傅学习取经。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九个年头。
受助到助人,要常怀“感恩的心”
越来越好,因为赶上了好时代。2016年老父亲年过八十,以孝为先的夫妻两人回了老家,一边照顾老人小孩的同时,又开始探索新的生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政策号召,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趋势,2017年10月,周小珍夫妻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无息贷款10万,在东山乡双门村成立绥宁县雄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红提面积120多亩,并建办红提冷储库300立方平米。合作社为12户社员提供葡萄种植技术、信息交流、销售服务等业务。近年来,合作社遵循“建基地、扶示范、帮扶贫”的原则,积极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目前该社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已为多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成为当地残疾人致富领头羊。基地也被评为“残疾人扶贫阳光示范基地”,获得省、市、县残联一致好评和肯定。
周小珍回想起这段从迷茫到坦然、从受助到助人的人生、创业经历,她说:“身残志不残,创业心更坚。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靠着坚强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和敢于开拓的勇气,在勇敢生活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业之路。在这漫长而又艰辛的创业过程中,感悟创业之艰辛与快乐。同时我也很感谢党、政府和我爱的人以及爱我的人,正因为有了你们,我内心才无比的充盈,充满了温暖、爱意和希望,要相信“上帝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那肯定同时也向我们开了另一扇门”。我也慢慢开始享受生活、体会人生、感恩社会。我希望通过我的事迹能够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自立自强、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敢想敢干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会有所回报,我们残疾人也能从黑暗走向光明。”